在诗词的世界,天地万物皆可咏诵,就连一叶一木、一风一雪都有名字。
最有诗意的当属仪态万种的“花”,烂漫着独特个性,摇曳生姿在字里行间。
01梅花篇
是岁寒三友,亦是四君子之一,梅的“*”在于高洁纯粹和顽强不息。古人说梅具四德,初生蕊为元,开花为亨,结子为利,成熟为贞。正因此,赏梅、品梅、识梅、咏梅的诗才会寓意深刻、句句流传。
《杂诗三首》(王维)
“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。”
《对雪二首》(李商隐)
“侵夜可能争桂魄,忍寒应欲试梅妆。”
《朴算子.咏梅》(陆游)
“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”
《一剪梅.舟过吴江》(蒋捷)
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
《清平乐.别来春半》(李煜)
“砌下落梅如雪乱,拂了一身还满。”
02莲花篇
是出淤泥不染、濯清莲不妖的个性。是文人清澈圣洁、高风亮节的象征。自古常被骚人墨客称颂洁身自爱、超脱世俗。
《题大禹寺义公禅房》(孟浩然)
“看取莲花净,应知不染心。”
《渌水曲》(李白)
“荷花娇欲语,愁杀荡舟人。”
《清平乐.池上纳凉》(项鸿祚)
“一霎荷塘过雨,明朝便是秋声。”
《骤雨打新荷》(元好问)
“骤雨过,似琼珠乱撒,打遍新荷。”
《如梦令.常记溪亭日暮》(李清照)
“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”
03桃花篇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它象征着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。儒家思想中的桃花,蕴含着繁华的生机,也暗藏命运的寂灭。自信勇敢、乐观执着,便是桃之形象。
《长歌行》(李白)
“桃李务青春,谁能贯白日。”
《题都城南庄》(崔护)
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《小桃红.咏桃》(周文质)
“不寻俗,娇鸾彩凤风流处。”
《绝句漫兴九首.其五》(杜甫)
“癫狂柳絮随风去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”
《人月圆,玄都观里桃千树》(元好问)
“古今几度,生存华屋,零落山丘。”
04牡丹篇
不媚庸俗、不畏权贵,是繁荣昌盛、雍容华贵的象征。它有国色天香的风姿,更有桀骜不驯的品格。迁客骚人对它专宠偏爱,它是文化符号,更是民族团结的体现。
《清平调.其一》(李白)
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”
《诉衷情.芙蓉金菊斗馨香》(晏殊)
“芙蓉金菊斗馨香,天气欲重阳。”
《牡丹花》(罗隐)
“若教解语应倾国,任是无情亦动人。”
《洛阳春吟》(邵雍)
“桃李花开人不窥,花时须是牡丹时。”
《红牡丹》(王维)
“花心愁欲断,春色岂知心。”
05兰花篇
是花中君子,更是坚贞不渝、自强不息的代表。风姿素雅、幽香清远,古人称它比雪花圣洁、比白云端庄。世人以它赞扬爱国人士,更以它赞叹国之精神。
《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》(李白)
“兰秋香风远,松寒不改容。”
《题杨次公春兰》(苏轼)
“春兰如美人,不采羞自献。”
《饮酒.幽兰生前庭》(陶渊明)
“幽兰生前庭,含蓄待春风。”
《峭壁兰》(郑燮)
“峭壁一千尺,兰花在空碧。”
《高山幽兰》(郑板桥)
“千古幽贞是此花,不求闻达只烟霞。”
06菊花篇
是花中隐士,亦是四君子,还是民族气节的象征。冷艳清贞、不趋炎势,历经风霜、傲然独立。古人用菊花隐喻遗世独立的情怀,歌颂高洁忠诚的品格。
《菊花》(元稹)
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”
《菊花》(李商隐)
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*。”
《重阳席上赋白菊》(白居易)
“满园花菊郁金*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”
《题菊花》(*巢)
“他年若我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”
《多丽.涌白菊》(李清照)
“渐秋阑、雪清玉瘦,向人无限依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