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3.29
转载自小林著作
《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》
{晨雾山塘}
焦段:mm,
光圈4,
快门1/秒,
ISO
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
古宫闲地少,水港小桥多
☉地理位置
苏州市内的山塘街,东起阊门渡僧桥,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,长七里,俗称“七里山塘到虎丘”。这是苏州市区 保存完整小桥流水、粉墙黛瓦、人家枕河的街道,誉为“姑苏 名街”。
{夜雨山塘}
焦段:50mm,
光圈2.0,
快门1/30秒,
ISO
去山塘街,是一个寒冬的清晨,朝阳淡淡,晨雾淡淡。古街还没苏醒,行人寥寥,十分清净,只有远处虎丘淡淡的虚影,摇曳在清冷的河面,小桥弯弯,又过了一段流水。
唐代宝历年间,白居易任苏州刺史,为虎丘塔附近的河道清除淤塞,开凿山塘河。河旁筑堤,便是山塘街。街又名白公堤,还修建了白公祠,以作纪念。
自唐代以来,这里一直是商业繁盛之地。后来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 回中也把阊门、山塘一带称为“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”。
苏州曾是个水乡,河道多,桥多,而山塘街是 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。中间是山塘河,山塘街紧傍河之北,通过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。山塘街上店铺、住家鳞次栉比,房屋多为前门沿街,后门临河,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,真是朱栏层楼,柳絮笙歌。
旧时,这河上载着茉莉花、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,游船画舫款款而过。房屋沿河有石级,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洗菜。商贩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,卖米、卖柴不消说,还有卖点心、小吃、油盐酱醋的。住在楼上的不须下楼,只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,就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。
山塘街向为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爱,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。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,他写的诗中,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。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,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,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。年,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(即后来的颐和园)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,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。
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民俗活动的地方,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、节会、花会往往都会在此间进行。
这里还被写进不少传说和评书,苏州弹词《玉蜻蜓》、《三笑》、《白蛇传》就都写到它。《玉蜻蜓》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;《三笑》中唐伯虎得遇秋香,所谓“三笑留情”发生在虎丘,而秋香下山归舟,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,那“追舟”一回书的地点,也就在山塘河里。
山塘街的旧事如烟,那晚在山塘街,喝了一夜的茶,听了一夜的评弹。
其实所有的往事,偶尔念起,时常忘怀,也不过都随流水与曲音,渐化为一缕情怀罢了。
焦段:mm,
光圈4,
快门1/秒,
ISO
汤包店里的玻璃,由于室内室外温差蒙上了一层水雾,窗外的竹影呈现浓淡不一的水墨般效果。
焦段:50mm,
光圈5.6,
快门1/秒,
ISO
之字形的构图,将视线从石阶引向远处的朝阳。耐心等待一只小船经过,划破宁静的河面。
焦段:mm,
光圈2.0,
快门1/秒,
ISO
茶馆里的苏州评弹表演。
苏州评弹铿锵婉转,听起来如在梦中,为了表现这种梦幻,用了 的光圈,以窗外深黑中几点虚化的光斑,来表现如斯梦幻的意味。
焦段:50mm,
光圈2.8,
快门1/40秒,
ISO
园林里的冬雨*昏,游人稀少,唯有腊梅透出冷香。
梅花要拍出意境不容易,选择*昏的雨后时分,光线极暗的时候,来表现孤清冷漠的意境。
减两档的曝光,表现幽暗冷艳的感觉。
焦段:50mm,
光圈4.5,
快门1/秒,
ISO
初升的阳光,落在游船上,形成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,远处的轻雾更增添早晨的清新气息。
焦段:mm,
光圈2,
快门1/秒,
ISO
雨打*昏的园林一角。
拍摄苏州园林,可在虚实相生、一草一木的边角之处寻找消息,如果只拍拍大场景,实在意思不大。
只取阑干一角,细雨点点,烟树幻影,便已足够。
{晨曦山塘}
焦段:50mm,
光圈6.3,
快门1/秒,
ISO
节选自小林著作
《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》
有删改
.3.29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