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央广网上海6月11日消息(记者陈欣萌)“影像时代,拍摄纪录片的门槛没有那么高了,每个人都是记录者,都有可能拍出优质的纪录片。”在11日举办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纪录片大师班现场,中国纪录片导演傅红星在回答提问时表示,新闻的原则是记录天下事,身边事。如果没有庞大的团队、海外的资源,可以从身边人入手,拍摄身边事,这可以作为从事纪录片行业的起点。
如今,科技在进步,短视频正冲击着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。时代在跨界,纪录片的创作也增加了个人的色彩,逐步走向院线。面对挑战和机遇,本次大师班以国际视野聚焦纪录片要素带来的改变和挑战,共同探讨纪录片的文化品质和时代纪录的属性。
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纪录片大师班现场
跨文化的联合制片需要花时间建立信任
在联合制作的领域,拥有丰富国际合拍经验的制作人马克·爱德华分享了自己与各国纪录片人、纪录片机构联合制片的经历,“拍摄素材时要考虑到你的素材是否可以让不同国家的人产生共鸣。”马克·爱德华在论坛上举例,战争题材的纪录片需要从多个角度讨论,比如战争对不同国家的影响、是否有亲历者以及能多大程度上去帮助那些受困的人。
一部国际版纪录片,可能需要花上10年甚至更久去制作。长时间的拍摄、脚本的核对、不同语言的编译……在大量的工作面前,一个和谐、沟通顺畅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。“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创作。”在马克·爱德华看来,做跨文化的联合制片团队,需要花时间建立信任。不同文化背影的参与者也需要相互学习,建立默契。有的时候他们会用一年时间来分享脚本、记录点评并且再次审视自己对纪录片主题的把握、开发。“对于年轻的导演,互相分享意见和建议是十分必要的。”他说。
短视频时代的摸索纪录片也需要“取舍”
相信不少纪录片的制作人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境,就是短平快的视频产品占据市场后,纪录片是否需要变革?时长、节奏又该如何把控?当下,年轻人是否还在看纪录片?
“年轻人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