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塘街,虽是热门旅游打卡点,却也隐藏着许多地地道道的市井美味,比如糯叽叽的梅花糕、海棠糕,还有酥到心坎里的蟹壳黄……趁晴热高温天暂时离家出走,快去逛吃逛喝吧!
菜场里的排队王
“四个咸的,四个甜的,帮我装盒子啊”“再加两个萝卜丝的”“每个口味各来一只,现在就吃”……
和一大早的拥挤热闹比起来,下午两点的新民桥菜场热度消退不少,不过这家江南蟹壳皇倒是依旧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围着。
凑近一看,一只只或圆形或椭圆形的蟹壳黄,静静躺在烤盘中,微微隆起的表皮泛着金黄的焦香,还附着着满满当当的芝麻,看起来就像是蟹壳的斑点,诱人的很。每种口味都是一块五一只的价格,性价比显得挺高。
来者都是五只十只的买走,没过多久烤盘里就空空如也了。所以,不大的店面里,总是忙的热火朝天。
一位阿姨和面、包酥、叠层、切剂子,三位阿姨围着桌子擀面、包馅、裹芝麻,还有一位阿姨负责烘烤与售卖,分工相当明确。
二十分钟后,又有蟹壳黄新鲜出炉,顿时香气四溢。
一枚优秀的蟹壳黄,首先得做到外皮酥。这不,轻轻掰开他家的蟹壳黄,酥皮立马就如同雪花一般簌簌而下,咬下去,随着“咔呲”一声,层层开酥的感觉就更明显了。
除了酥皮,蟹壳黄诱人的地方,还有里面香浓的馅心。
葱油口味,是他家的人气王,小葱切碎与猪油搅拌在一起,肉眼看上去,充当润滑剂的猪油含量挺高,所以,吃上去一点也不拔干。
芝麻糖也是传统口味,碾得细碎的黑芝麻搭配白糖,满嘴都是甜蜜的芬芳。荠菜味的,仿佛让人一秒回到明媚的春天。还有萝卜丝的,条状的萝卜丝鲜脆,与酥皮的口感叠加在一起,也是妙不可言。
香甜软糯的花糕
“啊要白兰花……”每到夏天,山塘街总能寻到卖花好婆的身影。伴随着沁人的白兰花香,梅花糕与海棠糕的香甜气息,也正从海市山塘这家陈老大里传来,吸引着嗅觉灵敏的吃货一探究竟。
陈老大是店主的名号,出生在花糕世家的他,是陈氏海棠糕梅花糕的第五代传承人,13岁就跟着父母学做花糕,后来在观前街摆起了摊,再到开起门店,一做就是六十多年。
与陈老大一同经历岁月风雨的,还有店里制作花糕的紫铜工具,是从他爷爷辈传下来的,掰指算算,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。
如今,陈老大的孙子成了新的接班人,做起花糕来也毫不含糊。
只见他先将梅花模具烤热,在每一格中擦上点油,然后用铜壶装着面浆注入其中,舀入大坨的豆沙后,用面浆封口,又在每块糕的最上方摆上蜜金桔,撒上一把芝麻、花生、红绿丝、白糖,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。
片刻后,一支支冒着热气的苏式“甜筒”就出炉啦。用小口杯充当底座后,终于到了食客手中。
第一眼总会先被颜值打动,白色的面团上是缤纷的红黄绿色,在灯光的映衬下,更加赏心悦目。
趁着热乎劲儿,送入口中,上层软绵绵的,下层的面壳却有硬度,内里的豆沙馅也别有洞天,细腻的枣泥包裹着呈现颗粒状的东北大红豆,而微酸的金桔正好中和了一切甜腻,口感是无穷的丰富。
还有海棠糕呢,制作工艺和梅花糕差不多,也是注入面浆,放入豆沙,再盖上面浆,撒上芝麻、花生、红绿丝、白糖。
稍有不同的是,海棠糕把顶上的蜜金桔换成了红枣,此外还要另熬一锅焦糖,扣在糕表面,不过也是同样的香甜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