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梦人走近东莞第一高楼,致敬ldq

每一座城市地标诞生的背后

都有一群追求“中国高度”的建设者

8月16日,随着 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,米的东莞 高楼国贸中心2号楼正式封顶,标志着东莞 楼纪录诞生,刷新东莞天际线。

东莞 高楼国贸中心2号楼

2号楼建设共历时天,建设期间,创下了诸多之“最”: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,是东莞地区规模 的商业综合体;超大深基坑建设,基础施工规模属于东莞建设工程之最; 楼栋建成后达米,建设高度属东莞目前建设工程之最;在东莞地区超高层工程中,首次应用“智能顶升钢平台技术”和智慧工地系统,技术难度属东莞建设工程之最。

每一个城市地标的变迁,建设者都必须应对一个又一个异常棘手的难题;每一项“中国高度”的突破,都彰显了技术创新的新标准。这一次,我们走进东莞国贸中心项目,听建设者讲讲东莞 高楼建设背后的事。

当时在建的东莞国贸中心2号楼

技术总工:技术攻关创造三天一层楼速度

“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建筑 纪录就会不停地被刷新,如何保证高空的安全平稳施工,是超高层建造者最头疼的难题。”东莞国贸中心项目的总承包建设方为中建五局华南公司,今年48岁的单宏伟是该项目的技术总工程师,像他这样的“老把式”,此前也未干过多米高度的大楼。年项目开建之前,他和他的技术团队研究完设计图纸后,变得少有的沉默。

国贸中心项目地下室单层约10万平米,开挖总周长.9米,开挖平均深度达21米,局部最深达28米,采用排桩+预应力锚索作为本项目基坑支护。基础工程包括根人工挖孔桩、根抗拔桩、根抗浮锚杆,底板大面积厚度为1米,局部最厚约10米。

建设团队

单宏伟和他的技术团队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,并且邀请到国内 的混凝土专家王铁梦先生亲临现场进行指导, 确定采用全结构跳仓法组织地下室结构施工,好比下跳棋一样,一方面,简化了施工工艺,更有利于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;另一方面,也更有利于后续各专业工序提前插入施工,促进了施工进度。

“本项目也是东莞地区业态最全的商业综合体,集办公、商业、酒店、金融、餐饮、娱乐于一体。总建筑面积大,定位高,尤其是商业裙楼超大跨度异形多曲面空间钢网格结构、T2塔楼超高层结构更是施工的难点。”单宏伟说,没有科技助力,光靠传统的建筑模式,是不可能完成这个高难度建设任务的。为此,技术攻关工作成为了首要工作。

次应用智能顶升钢平台技术

国贸中心项目T2塔楼结构形式复杂,施工难度大,项目部创新运用“造楼机”之称的智能顶升钢平台系统,不断刷新了建设速度。年6月实现超高层结构施工新突破T2塔楼建设高度超米,核心筒单层施工速度最快达67小时,连续5层单层施工速度达3天/层,平均速度4天/层。此外,智能顶升钢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,实现工地实时监控,打造“智慧工地”。

“建楼的大型材料,特别是大型钢构件,是怎么‘抬’上去的?”单宏伟说,国贸中心T2塔楼安装了2台ZSL型动臂式起重机,安装臂长55米,在幅度18.9米之内 可吊50吨,最远处可吊起11.2吨。“在东莞,这种大吨位的动臂式起重机在超高层施工的成功应用还是首次。”

霞光下的东莞国贸中心2号楼巍然矗立

年轻工匠:千锤百炼只为建设者情怀

在东莞国贸中心项目部,有一间“极客创新工作室”,不大的空间内摆着几张桌子,上面放满了造型各异的建筑模型,旁边还有几台新设备,技术经理贾东正拿着模型讲解给几名年轻职工听。

贾东是吉林长春人,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建五局华南公司,正赶上国贸中心建设的攻坚期,从毕业没多久的愣头青到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员,他很为书本上的知识与工地上的实践不匹配而烦恼。

“除了跟着师傅在现场学习外,我还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技术攻关课题,增加自己动手解决难题的能力。”贾东告诉记者,工程施工中,他发现超大超厚钢板剪力墙包含了钢结构与钢筋和模板的穿插作业,而钢板墙有竖向和水平的加劲肋,采用传统施工工艺让工人操作难度大,效率低、作业周期长,质量上也难以保证。

他将课题提交到工作室,大家首先针对复杂的钢板墙施工节点绘制BI米模型,利用模型针对施工难点讨论,不断优化设计,同时还与设计院保持密切联系,取得设计认可;然后深化方案设计校核后,项目部将修改后的方案做成动画和模型,通过VR体验进行三维可视化的交底,让工人体验到现场的真实感,更好的接收到方案信息,在现场实际施工时可以准确的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施工。

,通过反复的探索与研究,以及不断的深化与创新,有效解决了超大超厚钢板剪力墙的施工难题,为项目高质、高效的施工创造了条件。

极客创新工作室成员

如今,“极客创新工作室”已累计发表论文13篇,获得发明型专利5项、软件著作权3项,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, QC奖项2项,省部级QC奖项8项。

“科技创新永远没有终点,我希望用精益求精、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,建造更高的高楼!”贾东说。

追梦青年:精益求精让梦想成长

东莞国贸中心项目是一个约50人的团队,大多是80后、90后。他们的工作地点就在工地上,工作时间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,赶工期时常常要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。

浇筑混凝土期间则是从开盘起连续20个小时都必须待在现场,吃饭喝水上厕所也只能在现场解决。但他们并不觉得苦,还很荣幸能在这个 的团队中成长。

如何让项目施工更加精细,是施工员洪海坚的工作。如何提高工效,这名“90”后总在琢磨:混凝土浇筑、布料机的移动、 柱内钢筋笼安装时的传料和绑扎、塔吊钢梁安装和顶升、木工合模等这些看似独立的分项工作,能不能像汽车零件一样,将它们细致有序地组装起来,让每一项工作提升效率,从而创造新的工法和新的发明。正是将这些细节做到 ,才实现了3天/层楼的速度。

超高层的混凝土输送一直是个难题,东莞国贸中心项目启用了超高压输送泵,两台HBT90CH超高压输送泵,配备高质量泵管、轻型自动布料机等,可以实现米以上超高层混凝土的输送。“而现场施工工人都没有超高层泵送经验,在布管和接管的方式上我们曾吃过大亏。”

洪海坚告诉记者,去年7月2日晚上,在46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刚开始时,发现有几处泵管接头出现了漏水现象,这样会造成管道压力损失和混凝土工作性能改变,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堵管。一直紧盯现场的洪海坚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,商量处理方案,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排查处理,终于在7月8日把泵管漏水问题解决了。

“那个星期过得很漫长,每天心里都装着泵管漏水这件事,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现在回想起这件事,感觉自己心智得到了磨砺,能力得到了提升,成长了很多。”洪海坚说。

东莞国贸中心日景鸟瞰图

整整天,倾注了建设者们无数心血的国贸中心2号楼终于落成,外立面造型采用东莞市花白兰花花苞为形态设计,传递城市精神,让东莞市花白兰花绽放云端。

2号楼累计获得专利32项,先后获评“全国建筑业绿色示范工程”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”等奖项,项目团队今年获得广东省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。

东莞城市有了与一线城市对标的国际高端写字楼,以超前的设计理念、高质量的建筑、先进的机电设施和智能化功能集聚各方高端资源,将成为追求与国际接轨企业的集聚地,配置资源的新平台,对提升城市品质、推进东莞经济创新发展都将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。

来源

经整理《东莞工运》杂志王艳

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ilanhuaa.com/bhzz/597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